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凍傷 - 百科全書

球的小宝宝之前听说有冻伤的迹象,因此摘录了以下有关冻伤的小常识:

這個冬天特別冷,除了造成大陸雪災、澎湖魚禍,一般民眾必然也深切感受到一波波冷氣團對生活帶來的影響。記得做好保暖,同時室內保持通風,以確保安全。缺乏陽光的氣候容易導致情緒低落,記住春天,即將邁步而來

寒冷冬季小心宝宝生冻疮
2006-04-12 12:32:02
【浏览字号选择:

   冻疮常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尤其许多孩子不畏寒冷,喜欢在户外玩耍,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护措施,孩子容易发生冻疮。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 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手指等。
  
  冻疮的发生不仅仅只由受寒的时间长及潮湿所致,如果体质弱,患有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疾患,身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均可使身体的耐寒能力差,很容易在寒冷时发生冻伤。
  
   被冻伤的部位一开始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瘢,并伴有肿胀、疼痛、发痒,尤其是一遇到热时,又痒又胀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病变,暗红色的瘢逐渐 变暗紫色,肿胀更为明显,严重者出现水疱。水疱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这时,疼痛加重。通常,冻疮会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气暖和时才能好转。
  
   当宝宝要去户外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保暖得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地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寒冷的时候勿让宝宝在户外 玩耍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耳朵,年龄越小及体质虚弱的宝宝更要加以注意。衣服要宽松,最好是蓬松的棉服或羽绒服;穿 全棉的鞋但一定不要太小,否则将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伤;袜子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因潮湿冻伤脚。多给宝宝进高热量的食物以增加耐寒力。
  
  宝宝患了冻疮要及时治疗,没有破溃时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软膏,也可请中医开一些草药煎洗。当有水疱和水疱破溃形成溃疡面时,最好请医生处理,以免处理不当加重病变而使合并症发生。

  寶寶凍壞了,如何治療

  一旦發現寶寶生了凍瘡,在未發生潰瘍時,用生理鹽水棉球輕輕將患處擦洗乾淨,塗上凍傷軟膏;如已發生潰瘍,應帶寶寶去看醫生,先清潔潰爛面,然後外塗 藥膏,每天或隔天換藥一次。同時,要注意皮膚衛生,手指甲修剪、洗乾淨,防止寶寶夜晚在被窩等溫暖環境下用手指將凍瘡抓破,造成潰瘍和引起繼發性感染。

  做好防護措施防止寶寶凍傷

  要想讓寶寶遠離凍瘡,需要從多方面經過訓練才能使機體的調節機製得到完善,不為寒冷所傷。

  冷空氣浴。入冬以後,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在上午10點或下午3點的時間,讓寶寶到戶外接觸陽光與冷空氣,最初讓寶寶露出小臉和小手,適應後再逐步擴 展到脖子、胸的上部和小胳膊小腿等部位裸露出來,經常接受冷空氣的刺激,可有效地提高寶寶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注意事項:1.開始時每日1次,每次3—5分鐘,等寶寶適應一段時間後,再逐漸增加到10—20分鐘。2.室外溫度不能過低,冬季15℃左右,過冷不 宜外出。3.飯前空腹或飯後飽脹時不要帶寶寶外出進行冷空氣浴鍛煉;在寒潮過境、大風、多霧的天氣,更忌外出,以免著涼感冒。4.發現寶寶有著涼跡象,禁 止外出鍛煉。

  冷水浴。開始進行冷水浴鍛煉,先用冷水洗手、洗臉,以後用冷水擦洗上肢和頸部,逐漸達到冷水擦身,或冷水沖淋,堅持訓練,可增強寶寶的抗寒本領和免疫力。

  注意事項:1.在早飯後1個半小時內為寶寶進行冷水浴,每日一次。順序應從手部至臀部,或是從腳至腿部,然後擦胸腹部,最後擦背部。2.循序漸進,水 溫從33℃遞減,每天低1℃—2℃,最低水溫可降到16℃—18℃。3.寶寶擦浴後以皮膚發紅,穿上衣服後感到全身溫熱為度。若出現嘴唇青紫、全身顫抖等 現象,應立即停止。4.不要用冷水沖淋頭部。

  適度運動。學會走路的小寶寶,每天要抱到戶外放在地上,大人拉著手,可慢慢走走跳跳。兩三歲的寶寶在空氣浴的鍛煉中可隨爸媽在草地上跑跑、玩遊戲等活動。

  注意事項:1.運動前要讓寶寶活動手腳,幫寶寶按摩肢體;運動後再玩耍一會兒,使身體有個適應過程。2.運動量要由小慢慢加大,且忌鍛煉過度。3.寶寶運動後一定要擦幹身上汗水,換上柔和保暖衣服。4.要根據天氣狀況和寶寶體質來決定活動時間及活動量。

  皮膚護理。冬天,由於氣溫低,寶寶的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因幹糙,易發生皮膚皸裂和凍瘡。因此,要注意呵護好寶寶的皮膚,塗點護膚品以滋潤皮膚,保持柔軟富有彈性。

  注意事項:1.給寶寶洗手、洗臉或沖浴後,要塗上護膚露(油)。2.不能用偏於鹼性或酸性的成人用品,選用兒童護膚品。

  按摩肢體。針對寶寶容易受凍的手足、耳朵、臉頰等部位,給予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防止凍瘡。

  注意事項:1.早晚各按摩一次,5—10分鐘,以溫暖舒適為度,2.按摩時宜輕宜柔。

  防寒保暖。冬天,室內溫濕度適宜,並保持空氣新鮮。

  注意事項:1.冬季室內溫度以18℃左右,濕度45℃—55%為宜。2.寶寶穿的衣服要寬鬆保暖;不能穿得太多、太緊或過厚,以免束縛寶寶活動,同時,根據天氣變化來隨時增添衣服。3.不要穿過硬太擠的鞋,以免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而引發凍瘡。

  補充熱量。冬天需要熱量較多,讓寶寶多喫些高熱量的食物,如甜食、雞肉、牛羊肉、魚蝦、奶蛋等。

  注意事項:1.在給寶寶補充高熱量食物的同時,要常喫些新鮮蔬菜水果,既能滿足體內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2.冬天也應注意讓寶寶每天喝些白開水及湯水類飲食,以補充寶寶運動出汗丟失的水分。

【東方觀點】

凍傷
frostbite

【漢語拼音】dongshang
【中文詞條】凍傷
【外文詞條】frostbite
【作  者】張是敬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現代醫學現代醫學〔理化因子和理化因子所致疾病〕/凍傷
閱讀人氣:60

寒冷損傷的一種﹐在寒冷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發生凍結後引起的病變。是低溫引起的炎症。好發於身體的末梢部位﹐如足﹑手﹑耳及面部等﹐因這些部位暴露於體外 ﹐表面積較大﹐皮下組織少﹐保溫能力差﹐而熱量易發散。最多見於足部﹐戰時可佔病例的80~90%﹐平時所佔比例略低﹐但仍屬最好發部位。凍傷為寒冷地區 冬季的常見病﹐凡氣溫低於0℃的場合﹐均有可能發生。平時多為散發性﹐戰時或在艱難的條件下活動(如野外作業﹑高山探險﹑災害事故發生)時往往成批發病。 戰爭史上﹐屢見在一些戰役或戰鬥中﹐凍傷減員等於﹑甚至超過戰傷減員這種令人怵目驚心的事例。身體對寒冷的第一個反應是局部血管收縮﹐皮膚變為蒼白﹐繼之 全身血管收縮﹐血管收縮可減少散熱﹐但又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不良和組織缺氧。在受冷過程中﹐某些末梢部位皮膚可發生血管舒縮交替﹐皮溫波動。但在寒冷持續 作用下﹐組織溫度逐漸下降﹐以至凍結。

在組織凍結及復溫融化的過程中﹐冰晶的機械損傷作用﹑細胞內外生物化學的改變﹑細胞脫水等可造成細胞損傷。復溫以後﹐由於血管損傷﹐特別是血管內膜損傷﹐ 血液循環障礙較快出現﹐血液淤滯﹐血細胞破壞﹐血栓形成。局部的缺血﹑缺氧﹑使原已受損的細胞進一步損傷﹑無法修復﹐甚至無法存活。如果這種狀況不能及時 糾正﹐則可能導致組織壞死。亦可出現肌肉萎縮和神經功能障礙。

寒冷損傷是寒冷引起的局部組織損傷。可分為凍結性損傷(即凍傷)和非凍結性損傷。常見的非凍結性損傷有凍瘡(在 寒冷氣候條件下於暴露部位皮膚上出現的限局性紫紅色斑塊及腫脹)﹑戰壕足(在戰壕中遇雨雪﹐或下肢泡在水中時出現的寒冷損傷)和浸漬足(下肢﹐主要是足﹐ 在冷水中長時間浸泡而又缺乏運動時發生的非凍結性凍傷﹑病程進展較緩﹐嚴重時亦可能發生組織壞死脫落)等。這些非凍結性損傷的病因通常是長時間接觸高於 0℃的潮濕寒冷環境所致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另外﹐在寒冷環境中﹐如果全身產熱量低於散熱量﹐體溫可逐漸下降﹐發生體溫過低。一般以體內溫度(通常以直腸 溫度為代表)低於35℃為體溫過低的界限﹐體溫低於34℃即能損害正常的體溫調節能力﹐體溫低達31℃即有凍僵致命的危險。在非凍結性損傷的基礎上發生的 凍傷﹐往往預後不良。凍傷病人由於長時間暴露於寒冷環境中﹐又常伴發不同程度的體溫過低。這些都是處理凍傷病人時應加以注意的問題。

發病因素 環境低溫是凍傷發病的最主要原因。局部防護不當﹐保暖不良﹐散熱量大於局部獲得的熱量﹐局部溫度持續下降到組織冰點以下﹐組織會發生凍結。人的皮膚凍結溫 度平均為-3.7℃(-4.3~-3.0℃)。風和潮濕也是促進凍傷發病的強力因素。風力會擾亂衣內的靜止空氣層﹐具有保護作用的體外相對靜止空氣層﹐也 因被風驅散變薄。水的導熱率比空氣大20多倍﹐而水蒸發時也會吸收大量的熱。這些均使體熱散失劇烈增加。

凡能阻礙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產熱﹑增加散熱的人體因素﹐均使凍傷易感性增高。如衣﹑鞋﹑手套過緊﹐長期靜止不動﹐血管疾患﹐藥物引起的小血管收縮等﹐均使 局部血流不暢。全身疾病(包括精神障礙)﹑受傷﹑失血﹑過勞﹑營養不良﹑缺氧等﹐均能影響機體產熱和禦寒能力。在嚴寒中﹐煙﹑酒應有所節制。飲酒後皮膚血 管擴張而散熱過多﹐飲酒過量則能使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煙草中的煙鹼(尼古丁)有明顯的收縮外周血管作用﹐使末梢部皮溫降低。因人體組織對熱的傳導很差﹐凍 傷的程度與局部暴露於寒冷的時間成正比。

臨床表現 患部受凍後﹐皮膚表現蒼白無血色﹑冷硬。受冷過程中﹐先有疼痛﹐以後感覺痲痺進而消失﹐因感覺消失﹐患者不注意患部情況﹐這使冷凍程度加重。患部復溫融化後﹐基於損傷範圍及程度的差別﹐病情發展各異。分為3度﹐度凍傷只損及表皮層﹐局部皮膚發紅﹑腫脹﹑自覺發熱﹑灼痛﹑發癢﹐一般數日內即可消腫痊愈。度凍傷可達表皮層下的真皮層。患部腫脹﹑充血﹐呈紅色或紫紅色。融化後幾小時內會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泡液橙黃色﹐半透明﹐為漿液性﹐泡底鮮紅。若無併發感染﹐水泡可逐漸吸收﹐2~3周後痂皮脫落痊癒。度 凍傷的特點為凍區腫脹﹐皮膚呈青紫色或青灰色﹐感覺遲鈍或消失﹐水泡多為血性泡﹐泡液鮮紅﹐泡底呈灰白或污穢色。1~2周後滲出液逐漸增加﹐泡液色由紅而 褐﹐若無感染﹐可結成黑痂﹐痂下可有新生的組織。如果復溫融化後﹐患部遠端腫脹不明顯﹐而且水泡只在肢體近心端而不擴展至遠端﹐肢端皮溫低於正常﹐感覺消 失﹐則說明遠端血液循環不良﹐預後不良﹐凍部可逐漸變黑﹑乾化﹐最後壞死脫落。這種最嚴重的累及骨骼的凍傷﹐或稱為度凍傷。但因為早期時要區別度凍傷比較困難﹐而且治療方法也無明顯區別﹐所以關於是否有必要再發出度凍傷﹐各家意見不一。

治療 目前認為最有效凍傷急救處理方法是局部尚處於凍結狀態時的溫水快速復溫法。水溫保持40~42℃為宜﹐持續到凍區軟化﹐皮膚和甲床轉紅即可。快速復溫時疼 痛劇烈(應給鎮痛藥)﹐復溫後較早出現水泡﹐腫脹可更明顯﹐但預後較佳。民間仍流行用雪搓﹑冷水浸泡和火烤等方法﹐這些方法不利於復溫及其後的病程發展﹐ 故有害而無益。凍傷病人應盡快撤離寒冷環境﹐給以熱飲﹑患部保暖。若無溫水復溫條件可將患部置於自身或他人暖和體部進行復溫。

度凍傷局部可塗用1%喃西林霜劑或2%新黴素霜劑。重度凍傷於融化後1~3日之內開始用0.1%洗必泰(雙氯苯雙胍己烷)液溫浴(40℃)﹐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溫浴後敷喃西林霜劑﹐連續5~6日﹐可獲良好療效。較大的水泡可在無菌條件下排液。創面應及時清創﹐適時蠶食削痂﹐以防痂下感染﹐但應注意勿損傷新生組織。條件好的處所﹐創面可以不必包紮。

病人應進營養豐富的飲食。水腫消退後﹐盡早進行功能鍛煉。重症者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必要時給予抗生素。為改善循環﹐融化後及早進行低分子葡聚糖靜脈點滴﹐ 並可試用普魯卡因動脈內注射。如果需要截肢﹐則除非有嚴重感染﹐應在分界線明顯後進行﹐並注意儘量保存仍有生機的組織。

若凍結時間較短﹐又正確應用溫水快速復溫及上述療法﹐無併發感染﹐則預後較佳。若凍結時間過長﹐又未採取快速復溫﹐併發感染或其他傷病﹐病人身體衰弱﹐或者患部經過反覆凍融﹐則預後不良。

預防 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可有效地減少凍傷發病。

為防止局部凍結﹐應從﹕

防止過度散熱﹔

增加產熱﹔

保 持局部血流暢通著手。

合理著裝和對易凍部位施加保暖防護﹐至關重要。

注意防風和防潮濕﹐勿用裸露體部直接接觸極冷的金屬或石頭等導熱性強的物體。

嚴寒中要 避免長時間靜止不動﹐即使在極困難的條件下﹐也要時時警惕﹐活動肢體﹐以增加產熱﹑改善循環。

在寒冷中作業時要盡可能供應熱食﹑熱飲和充分的能量供給。

肢 端等易凍部位局部溫度的保持﹐主要靠血液循環帶來的熱量﹐所以一切能阻礙局部血流的情況﹐均應避免或糾正。

人體耐寒力可因平時耐寒鍛煉而有一定程度的提 高。進行體力訓練以增強體質﹐採用冷空氣浴﹑冷水浴等方法﹐均可有效地增強耐寒能力﹐值得提倡。

經驗證明﹐在嚴寒條件下進行有組織的集團活動時﹐防凍措施 能否發揮效用﹐主要決定於行政管理是否得力。這些包括防治知識的衛生教育﹐對環境寒冷強度的監測預報﹐作業人員的挑選﹐作業的合理安排﹐物質條件的準備和 合理應用﹐以及救治組織的落實等。


【西方觀點】

凍傷
frostbite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凍傷
【外文詞條】frostbite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醫學

活組織受凍而引起的病變,發生於組織喪失熱量足以讓冰形成的任何時候。冰凍-解凍過程中造成細胞機械性損傷、組織脫水、局部缺氧。如果這些情況得不到緩解,最終會引起血球破裂、小血管中血栓形成以及組織壞疽。

促成凍傷的情況

凍傷會出現於環境溫度低於0℃(32℉)的任何時候。食物、衣服或遮蔽物不足時,體內的熱漸次散失到皮膚、皮膚周圍的靜止而絕緣的空氣層,最後散失到周遭的冷空氣中。高速的風把絕緣氣層吹走,也吹走皮膚的濕氣,加速熱量往外傳送。因此,冰上漁夫、獵人、露營者、登山者和其他曝露於寒風及低溫下的人都可能會凍傷。

戰爭時因寒冷而受傷和死亡的人數令人印象最深。史上曾發生過軍隊遭逢寒害之苦不下於被敵軍追擊之苦的有︰西元前400年在亞美尼亞,色諾芬(Xenophon)所率的希臘軍;1708年在烏克蘭,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軍隊;1777~1778年在美國福吉谷(Valley Forge)的華盛頓軍隊。最典型的例子是1812~1813年拿破崙軍隊逃離俄羅斯的事件。這種在嚴冬時被敵人窮追不捨的情況下,行軍中又沒食物、飲水、休息,衣服或鞋襪也不夠,於是造成數萬人凍傷或被凍死。

因個人生理和健康因素而導致凍傷的有三類︰(1)促使熱量散失的情況;(2)肢體血液循環受到機械性或物理性的阻礙;(3)降低抗寒能力的問題。

促使熱量散失的各種情況包括︰(1)攝入酒精過多,導致微血管擴張、充血、熱量損耗;(2)衣服潮濕,將熱往外傳;(3)身體裸露;(4)帶有熱輻射的發燒;(5)外傷,帶有出血、缺氧和休克的情況,導致全身血液冷卻;(6)運動過度,如被迫逃命似地行軍,耗完僅有的卡路里和熱量。

肢體血液循環受到機械性的阻礙而容易發冷、進而冰凍的原因包括︰(1)衣鞋、手套過緊;(2)血管疾病或損傷使流到四肢的血流量減少,導致組織局部缺氧;(3)藥物造成小血管緊縮。

使人的抗寒能力降低的因素包括︰(1)衰弱和疲勞;(2)脫水,是寒冷的主因,隨後血液變酸、精神錯亂、昏迷而死亡;(3)神經肌肉疾病,或之前受過冰凍或非冰凍傷害,結果失去感覺,易受進一步寒冷傷害;(4)任何原因所致的精神病,聽任行為促成冰凍,因精神錯亂,喪失溫度調節的能力,結果導致體溫降低。

確認和治療

凍傷通常先從腳趾、手指、耳朵和鼻尖開始。在解凍前,患部冷硬、蒼白或無血。皮膚緊繃,無法確知結凍的深度。由於已經凍得沒知覺,不會痛,患者甚至可能不知已受凍傷,使得情況更加危險。

處理凍傷時,通常在解凍前盡量使體溫恢復正常,絕不可用摩擦方式使受傷部位變暖,因為這會使受凍組織的細胞結構受損。以前的理論是用冰雪摩擦患部,這同樣錯誤而且有可能造成傷害。用溫水浴使手腳迅速解凍是目前常用的療法。解凍時間視浴水溫度和結凍深度而定,肢端充血而變紅或粉紅時,解凍即告完成(如果解凍後患部仍呈蒼白色,即表示局部血管受寒過度,還未恢復正常循環)。快速解凍後,小水泡隨即出現,4~10天自然破裂。水泡破裂後形成像澆鑄過的痂疤,常呈黑色。下方可能已形成正常組織。解凍部分通常要保護起來,避免再度受凍或過度受熱。既不要用繃帶也不要敷藥,只要用中性肥皂清洗即可。經常做指部運動,以保持關節活動。摒棄以前藉外科手術移除不健康組織或截肢的作法。旋渦動作會清除死去的組織。

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最好注射類毒素預防。解凍後,進一步的治療著重在避免感染和恢復正常功能。若受凍時間短,迅速復溫後,會出現延及指(趾)尖的小水泡,說明預後良好。若受凍時間長,在室溫下自然復溫,伴發骨折、脫臼時,預後不定。若未能及時解凍,高熱復溫(超過46℃〔115℉〕), 水泡色黑或出血性,且達不到指(趾)尖時,預後不良。受冷(但環境溫度高於冰點)後再冷凍或解凍後再冷凍預後最差,幾乎不免要截肢。

凍傷的主要併發症是感染和組織死亡而需截肢。較不嚴重的後遺症是出汗增加,逐漸失去感覺,指和趾的皮下脂肪層變薄,持續疼痛,關節運動受限,指甲甲床改變。其他永久的影響包括︰留下疤痕,小肌肉萎縮,關節畸形,骨的關節炎病變,神經血管末梢障礙,對低溫失去保護能力,並對寒冷敏感。

預防凍傷

要防止凍傷,必須在寒冷天裡穿著乾燥而多層的衣服,手、腳還要穿戴鬆而暖的護套,不要穿太緊或需綁帶子的衣物。曝露在外的皮膚應防風吹,面霜、頭套及護耳都有保護作用。寒冷時,個人應注意避免使用過多抑制身心能力的藥物。萬一發生凍傷意外,當務之急是避免進一步失溫而死亡;在凍傷已發生的任何情況下,若可能再結凍,應避免先進行解凍。

没有评论: